1
第二年夏天,也就是弘道元年(公元683年),高宗飞诏皇太子前往东都,一方面便于管教,另一方面高宗当时已经病危,也有交代后事之意。
李哲终于可以喘口气了,因为他的老师薛元超在长安也病得不轻。
没过多久,身为帝王师的薛元超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去世了。如果放在几年前,薛元超的去世一定会让武则天感觉痛失英才。
时过境迁,眼下武则天的智囊团早已人才济济,不缺一个薛元超。
薛元超这辈子活得也挺辛苦,先是削尖脑袋依附于李义府,结果李义府垮台,自己也落得被贬外放,接着又抱上上官仪的大腿,结果上官仪因为废后事件而掉了脑袋,他也跟着倒霉。
历尽磨难,终于靠上武则天这棵大树。凭着自己一肚子的锦绣才华和过人的谋略,扳倒了章怀太子李贤,才得以重用。
跟随皇太子赴东都的还有宰相裴炎。现在众宰相中唯一对武则天不以为然,而武则天还有所顾忌的只剩下老臣刘仁轨。刘仁轨已经八十多岁,无法再全身心地投入体制内部的权力斗争。可一天没有离开,他还要有事没事在眼前晃悠,让人看着难受。
武则天将其留在长安,辅佐皇太孙留守京师。
高宗皇帝不是想立皇太孙确保李家天下吗?那就让一位行将就木的老臣去辅佐那个年仅两岁的婴儿吧。一个走路都不稳的孩子能翻得起什么风浪?
现在皇帝、皇太子和除刘仁轨之外的所有宰相,都已聚集到了洛阳。至此,武则天组建新政府的计划宣告完成。
裴炎到达东都,在他的穿针引线之下,程务挺和张虔勖投靠了武则天,分别出任左右羽林军首领。武则天渴望掌控政权和军权的梦想,终于得以全部实现。
有生以来,武则天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如此强大。广袤的天地从东都洛阳的丹墀翠辇延伸开来,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
那些曾经嘲笑过她一女侍二夫的名儒,那些轻贱过她不过是暴发户之女的清贵,现在都臣服于她的脚下,脸上写满敬畏和惶恐。
武则天冷峻的目光像刀锋划过每个人的面庞,她仿佛能从中看透有多少真心与假意。华贵的裙裾默然拖曳过冰冷的长阶,她现在距离权力的巅峰,只差一步。
她长期缠绵病榻的丈夫,那个叫李治的男人,现在已经快要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了。
是他陪伴自己度过三十年惊涛骇浪般的岁月,是他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。人非草木,又怎会没有一点感情?
只是武则天不会知道,即使再次重生,一切可以重头来过,她也无法再寻回原来的自己。纵然是三十年相濡以沫共度患难的夫妻,他也并不清楚妻子此刻的雄心壮志。他回不去了,她也回不去了。
随着高宗病情的日益恶化,武则天行事越发谨慎小心,现在连宰相也无法轻易见到皇帝了。高宗皇帝身体状况的每一次细微变化,都牵扯着武则天的神经。每一次诊病,武则天必然亲临现场。
弘道元年(公元683年),高宗的身体越来越差,随时有离开这个世界的可能。
武则天对高宗的身体状况还是充满信心的,这几十年来,死去活来都折腾好几回,胆子都被吓大了。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人说,武则天希望高宗早一点离开这个世界,自己好上位,那他就是不懂政治的。
武则天根本没有必要急于让高宗李治先行死去,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参政二十三年,和高宗并称二圣也将近二十个年头,号称天后也快有十年,她的权力一直稳中有升。这时候的高宗李治根本构不成她权力上升的障碍。
虽然中间有过废后的一时激愤,但夫妻总归是夫妻,别人想在中间插一杠子,基本上很难。
武则天还有个特浪漫主义的想法,就是想和高宗皇帝携手再举办一次封禅大典。她念念不忘当年自己带着一帮后宫妃嫔封禅泰山的无限风光。
泰山封禅大典是高宗帝王生涯里最辉煌最美好的人生记忆,作为当年登临神岳的同行者,武则天深知泰山封禅在李治心目中的位置,那是向普天生灵宣彰帝王功德的颂歌,在高山之顶俯瞰苍茫国土聆听百鸟啼啭,是君临天下者最为淋漓的一场极致体验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易中天中华史:奠基者 大清风云6:江河日下 血腥的盛唐6:藩镇割据,隐患爆发 秦崩:从秦始皇到刘邦 易中天中华史:祖先 如果这是宋史1·大宋开国卷 易中天品三国 那时汉朝:大结局·妖孽乱政·帝国瓦解 如果这是宋史4·仁宗盛世卷下 全球战国 大辽残照 抗日战争的细节3 中国的内战:1945-1949年的政治斗争 冠冕唐皇 维京传奇:来自海上的战狼 秘战无声 那时汉朝(壹):刘邦崛起·楚汉争霸 晚清最后十八年4: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(大结局) 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 尚书直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