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五菩萨住处品云。东北方有处。名清凉山。从昔已来。诸菩萨众。于中止住。现有菩萨。名文殊师利。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。俱常在其中。而演说法。又据文殊菩萨现宝藏陀罗尼经云。尔时。金刚密迹主菩萨。白佛言。世尊。昔常为我说如是言。我灭度后。于赡部洲恶世之时。文殊师利。广能利益一切众生。大作佛事。唯愿世尊。为我分别演说。于何处住。复于何方而行利益。怜愍摄护诸众生故。愿为说之。乃至。佛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言。我灭度后。于此赡部洲。东北方有国。名大振那。其中有山。名为五顶。文殊师利童子。游行居住。为诸众生。于中说法。及有无量龙天。夜叉罗刹。紧那罗。摩睺罗伽。人非人等。围绕供养。乃至。文殊师利。有如是等无量威德。神通变化自在庄严。广能饶益一切有情。成就圆满福德之力。不可思议。又据文殊般涅槃经云。如是大士。久住首楞严三昧。佛灭度后。四百五十岁。当至雪山。为五百仙人。说法教化。成就令不退转。又感通录上卷。宣律师。问天人云。今五台山中台之东南二十里。见有大孚灵鹫寺。两堂隔涧。于今犹在。南有花园。可三顷许。四时发彩。人莫究其所始。或云。汉明所造。或云。魏孝文所作。互说不同。如何。天人答云。二帝俱曾于此造寺供养及阿育王。亦曾于此造塔。昔周穆王时。已有佛法。此山灵异。文殊所居。汉明之初。摩腾天眼。亦见有塔。劝常造寺。名大孚灵鹫。言孚者信也。帝信佛理。立寺劝人。名大孚也。又此山形。与其天竺灵鹫山相似。因以为名焉。元魏孝文。北台不远。常来礼谒。见人马行迹。石上分明。其事可知。至唐朝。因澄观法师。于此造大华严经疏。遂下敕改为大华严寺。或问。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。即说菩萨常在此山。如何现宝藏经及般涅槃经二经。皆言佛灭度后。方来此山。答。此由菩萨住首楞严三昧。无作妙力。能分一身为无量身。复以无量身入一身。俱无障碍。如经广说。能以一身分无量身故。即一身常在此山。其所分身。于十方界。施难思化。即华严所说在此山。是也。又复以无量身入一身故。即十方界施化既毕。还来入此一身。引导众生。令发心故。即现宝藏经及般涅槃经言。佛灭度后来入此山。是也。于理何妨。况是大圣不思议之境。岂可凡情能测度哉。故显扬论说。于不思议境界。强思议者。有三过失。一得心狂乱过失。二生非福过失。三不得善过失。如非强思议者。得三善果。翻此可知。笺云。虽神应无方。道无不在。但菩萨本所化境。机缘偏胜。何所疑焉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顺宗实录 大唐创业起居注 满洲秘档选辑 安禄山事迹 爱日斋丛抄 江南野史 明通鉴 魏郑公谏录 安乐康平室随笔 鹌鹑谱 粤剑编 蛮书 安广县乡土志 河朔访古记 昌平山水記 莲峰志 安龙纪事 吴郡图经续记 爱月庐医案 哀江南赋